学科交叉融合论坛(第十期):“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证研究机遇及挑战”顺利举行

时间:2022-06-24浏览:404设置

    2022622日下午,我校学科交叉融合论坛(第十期)-“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证研究机遇及挑战”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由校科技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论坛发起人为生命科学学院阳怀宇教授。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又飞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顺英教授和朱通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逄秀凤教授、卢伟强副研究员和张乾森青年研究员作为论坛嘉宾应邀作报告。论坛由科技处蒯曙光副处长主持,科技处科管人员及相关学科师生参加了论坛。

在论坛报告环节,管又飞教授以“脂肪肝治疗新靶点”为题,高屋建瓴地从医学角度给大家介绍脂肪肝治疗靶标发现的研究现状及最近进展,体现了医学牵引。脂肪肝严重威胁国人健康,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危害大且目前无药可用。管教授团队从清晰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出发,综合利用人体研究和动物水平研究,揭示17β-HSD13等蛋白质是脂肪肝治疗的新靶标,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原创的新起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药企针对17β-HSD13进行药物开发。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顺英教授以“基于立体多样性共价键抑制剂库的新靶标及新结构发现”为题,介绍利用化学库为探针来驱动靶标发现和确证研究的工作。通过引入共价键亲电弹头单元和手性季碳中心,构建了高亲和性和高选择性的立体多样性共价键抑制剂化合物库。利用库中分子为探针,与医学研究人员合作揭示罕见肿瘤等疾病潜在治疗靶标。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通副教授以“基于计算化学的广谱抗冠状病毒潜在新靶标发现”为题,介绍计算化学驱动的靶标发现研究。朱老师首先介绍了靶向锌离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调控机制,然后基于该机制的突破,通过计算模拟发现冠状病毒的潜在广谱新靶标,进一步发现老药双硫仑和依布硒可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这些工作将为靶向冠状病毒的广谱药物筛选和设计提供更为新颖的研究思路以及重要参考。

    生命科学学院逄秀凤教授以“KRAS突变肿瘤的新靶标发现与耐药机制解析为题,介绍了其课题组通过开展信号通路解析,发现癌基因突变肿瘤潜在治疗靶标的研究过程。其工作揭示了SLC7A11/谷胱甘肽代谢轴等通路在KRAS突变肺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机制,靶向小分子干预可以有效抑制KRAS突变肿瘤的生长。最后逄教授特别提出应践行“生命医学基础研究应当以揭示药物靶标为出口”这一理念。

    生命科学学院卢伟强副研究员以基于肿瘤微环境的抗癌靶标发现与确证为题,介绍了抗癌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证的另一种思路,即从肿瘤微环境中寻找靶标。其课题组与化学研究人员合作,综合运用单细胞测序和肿瘤基因组学等前沿生物技术,结合肿瘤及免疫学体内外模型,深入揭示了EP4等多个GPCR受体在肿瘤微环境异常调控中的新功能,并提出EP4受体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

    生命科学学院张乾森青年研究员以抑制外周感觉神经元Hv1通道可缓解慢性炎性痛及吗啡副作用为题,介绍了基于小分子探针的靶标发现和确证研究工作。研究团队通过靶向中间态为Hv1通道发现了首个选择性抑制剂,然后化学和生物学紧密配合,高选择性抑制剂和基因敲除动物手段并驾齐驱,共同证明Hv1通道是疼痛治疗的新靶标。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Hv1作为一个新靶标,不仅具有镇痛功能,还能用于管理吗啡副作用。

    本次论坛邀请医学、化学、生物不同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通过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和深度融合的学术探讨,有效激发学术创新活力,充分展现靶标发现和确证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多学科交叉特征。在交流研讨环节,参会师生与论坛嘉宾对新靶标在药学领域的源头牵引作用和靶标发现和确证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也希望通过此次学科交叉论坛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更多学科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的交叉合作,携手共进共同解决生物医药研究的卡脖子难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