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聂志鸿:功能纳米小分子与纳米聚合物

时间:2020-08-03浏览:429设置


讲座题目:功能纳米小分子与纳米聚合物

主讲人:聂志鸿  教授

主持人:李迪  教授

开始时间:2020-08-11 09:00:00

讲座地址:腾讯会议  ID112 792 546

主办单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聂志鸿博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职)。2000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03 年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硕士学位(导师为安立佳院士),2008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Eugenia Kumacheva院士),2008-2010年于哈佛大学George M. Whiteside院士课题组进行NSERC博士后研究。2011年受聘为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助理教授,于2017年获得终身教职,随后于2018年底加入复旦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诱导纳米粒子自组装、生物成像与药物释放、仿生复合材料、微流控等。迄今在Science, Nat. Materials., Nat. Nanotech.,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Career Award、美国3M公司青年教授奖、美国化学会石油研究基金青年教授奖、马里兰大学优秀教授奖等。

 

报告内容:

       纳米囊泡(如脂质体、多聚体),在治疗药物或疫苗的控释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满足对更好诊疗手段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将无机纳米颗粒融合到有机泡膜中,赋予该系统新的功能。最近,我们开发了一种制备具有特定光学和磁性的混合纳米囊泡的策略。与有机囊泡相比,成像剂和治疗剂均能有效地包封于囊泡的空腔内,且泄漏量最小。有效载荷的释放可以通过外部触发器(如近红外光、交变磁场)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控制。我们系统地评估了复合囊泡作为信号放大器在基于ELISA癌症诊断、多模态肿瘤成像造影剂(如光热、光声和磁共振成像)以及用于癌症治疗载体(光动力治疗、化学动力治疗)中的潜力。

 


返回原图
/